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看好網絡招聘。他們認為,與傳統現場招聘相比,網絡招聘更節省時間、精力,避免了大型綜合招聘會人山人海的境況,網絡求職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然而,令他們很苦惱的是,現在一些騙子卻瞄準網絡招聘,為這些涉事不深的大學生們設置了重重陷阱。
1、求職陷阱分析
(1)收費陷阱
偽裝方式:招聘中以不同名目收取“苛捐雜稅”是最常見的招聘陷阱之一,這個招數對于很多應聘者來說都是“溫柔的陷阱”。對方往往以已經招聘錄用,需要收取押金、保證金的借口,或者以入職培訓的名義,騙取求職者的培訓費和違約金。
(2)試用期陷阱
偽裝方式:主要表現方式是,以試用期的名義,來獲取廉價的勞動力。試用期陷阱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各種理由告訴求職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無奈之舉,從而再以很少的薪水繼續招聘同樣也不會熬過試用期的新人,周而復始,降低成本。另外一種手段就是非法延長試用期,常常是半年的合同試用期就占去了三個月。試用期本意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相互了解、相互選擇的期限。但是一些單位為了減低用人成本,利用試用期的低薪做文章,半年的合同試用就需要三個月。如果發現自己可能被違規解聘的,可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舉報,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3)智力陷阱
偽裝方式:以考核求職者為借口,堂而皇之地占有應聘者的勞動成果。諸如在招聘時,要求應聘者翻譯復雜的文章、策劃文案、設計程序。
(4)薪酬陷阱
偽裝方式:這類騙術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利用了求職者急切渴望輕松獲得高薪職位的投機心理或者僥幸心理,通常是不問求職者的具體情況就斷然許諾高薪,讓很多應聘者心動;二是一些招聘人員在求職者詢問收入時,給出一個含糊的月薪數字,然而在月底兌付時以沒有完成工作量,或工作失誤為由,扣除大部分薪酬。
(5)推薦工作陷阱
偽裝方式:這類陷阱主要存在于一些自稱是“職業介紹所”之類的地方,他們一般號稱能幫你找到或者推薦心儀的高薪工作,只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
(6)粉飾崗位陷阱
偽裝方式:招聘單位在招聘廣告上把職位寫成是“市場總監”、“保險事業部經理”,結果到了崗位,應聘者卻發現其實是去做“業務員”、“保險代理員”等。有的單位也會以“到基層先鍛煉鍛煉”為幌子,欺騙求職者,使他們繼續工作下去。
(7)體檢入職陷阱
偽裝方式:利用求職者急于找工作,又不清楚入職程序的空子,假裝按照面試、筆試、體檢等依次進行正常招聘程序,通知求職者到其指定的醫院體驗,從中向求職者收取近百元的體檢費。然后串通醫院以“不合格”等理由堂而皇之地拒絕入職或辭退,并“分贓”求職者體檢費。
(8)扣留證件陷阱
偽裝方式:利用求職者缺乏經驗,防備松懈的心理,用不正當手法扣留求職者證件(身份證、畢業證等)等,誘騙無經驗的求職者(尤其是學生)從事不正當的商業行為,成為無辜者的受害者。
(9)報表工作陷阱
偽裝方式:以做公司報表的名義欺騙個人,招用后安排其為公司做報表,并在報表上做手腳,然后把責任推到求職者身上,要求求職者賠償公司損失。
(10)借勢陷阱
偽裝方式:借招聘做企業宣傳,一些本來形象不錯或有較好經營業績的企業也假借招聘之名,以“因業務發展,年薪數萬,分住房、投保”等類似的豐厚待遇招賢納士,實際是借招聘炫耀自己的品牌與實力。在招聘時,對求職者挑三揀四,有的干脆以條件不合格或人員已滿為由,不收簡歷,還有一些只是在招聘會上宣傳的企業把收到的簡歷隨手扔到招聘會的現場,對于公司長期招聘一兩個高薪職位的,要小心是否借招聘會在做宣傳。
2、注意事項
(1)警惕六類合同“陷阱”
一類是“單方合同”——用人單位在合同中處處是“由甲方決定”“按照甲方的相關規定執行”等條款,無視乙方即勞動者應享受的權益。面對這樣的合同,勞動者應當謹慎簽約。
二類是“押金合同”——用人單位在招工時以種種名目向勞動者收取風險基金、保證金、抵押金等,如果合同期內勞動者離職,這筆錢肯定要不回來。遇到這種情況,勞動者可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
三類是“幕后合同”——部分民營企業在制定勞動合同時根本不與勞動者協商,也不向勞動者講明合同內容,甚至有些合同條款與法規相抵觸。勞動者如果簽訂這樣的合同而使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向當地勞動仲裁機構申請裁定該合同為無效合同。
四類是“性命合同”——提供帶有風險工作的用人單位為了逃避責任,不按勞動法有關規定提供勞動保護,并提出“工傷自己負責”等條款。勞動者如果簽下這類協議,無疑是拿自己的性命當兒戲。
五類是“包身合同”——很多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明確提出,3年內不得跳槽到同行業的公司工作,并以扣下勞動者人事檔案相要挾。勞動部門提醒,非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不涉及商業秘密,不受這類合同的制約。
六類是“備份合同”——為了逃避勞動部門的檢查,個別用人單位私下準備了至少2份合同,其中一份是假合同,內容完全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簽訂,但實際上并未執行,真正執行的是另一份合同。所以,勞動者一定要將自己親筆簽訂的勞動合同副本收藏好,作為以后維權的依據。
(2)不輕信,不盲從
這非常重要,很多傳銷公司就充分利用大學生哥們義氣這一點,他們只要選擇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同學入手,就能夠輕而易舉的欺騙到一批的學生。
(3)不要急功近利
這種主要體現在一些中介機構,他們往往會給你承諾,只要交了幾百元介紹費,就包你進入某某公司,應聘上某某職位。等你交完錢面試不上后,再找他們退錢,他們就會找很多的理由說要扣取各類費用,總而言之就是不會退錢給你。逼急了,有的還找人教訓你一頓,讓你長點記性。
(4)入職要交培訓費,一概不給
現在有一些專門行騙的工廠,他們以某個倒閉的工廠為據點,然后到處印發招聘廣告傳單。他們主要就是騙點培訓費、服裝費什么的。由于他們有廠房,設備什么的,很多人容易上當。他們一般都是說新廠,計劃某日開工,而且他們所招聘的職位都是能力要求低,薪資開得高,待遇非常誘人。等你交完錢,他們就會告訴你,讓你等上班通知,最后的結果往往都是杳無音信,等你過段時間再去找他們的時侯已經人去樓空。他們都是采取游擊式,打一槍換一炮,一個據點一般也就一個月左右。
(5)接到面試通知,可提前到網上搜索
現在由于互聯網的普及應用,很多人被騙后都喜歡把自己一些被騙的經歷發布到一些論壇、博客或貼吧上,所以只要你用面試的“企業名稱”+“騙子”在百度等搜索引擎里面搜索一下,或許就可以發現他們以前行騙的蛛絲網跡。
(6)應聘過程中的騙財騙物
有些人,他們會通過很多途徑來獲取你的求職信息,然后再是某某公司通知你去面試,然后他們所給到的地址都是永遠無法找到,所以你必須打電話給他們,他們會按排人過去在某某商場接你,然后他們會找借口說自己手機沒電,要借你的手機打一個電話,在聽手機的過程中,他會故意裝作信號不好遠離你的視線,然后一去不復返。
(7)人才市場周邊的險情
這種地方騙子最多,他們專盯那些剛出校門的大學生,用下迷藥、裝熟人,或者誣陷你撿錢的手段騙取你的存折或銀行卡里的錢。